“练出钻石心,依然芙蓉面;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大道至简,大爱无言,她以自己的坚持和坚守引领着学生们的优秀……”这是同事对随县吴山镇中心学校教师肖攀的评价。多年来,她用爱心托起学生的希望,用匠心守护每一棵“幼苗”的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肖攀对待困境中的孩子,坚持用爱融化隔阂,用信任唤醒力量。
阳阳(化名)刚入班时总是“躲着”大家,清晨不见人影,课间缩在角落。肖攀通过走访得知,她因家庭变故而变得沉默寡言,甚至有抑郁倾向。有次,阳阳连续三天缺课,电话里声音微弱:“老师,我什么都做不好,不想上学了。”肖攀立刻赶去她家,见她蜷在书桌前,眼神黯淡,桌上笔记本却写满工整字迹。
肖攀没劝阳阳返校,只是拿起笔记本轻声说:“你写的字真好看,作文里‘晚霞染橘天空’的句子,老师读了都觉得暖。你只是暂时被乌云挡了光,云散了就会发光的。”
那之后,肖攀成了阳阳的“专属陪伴”:每天打来热饭放在她座位上,抽屉里偶尔藏她爱吃的零食;课后陪她聊漫画、谈学习小目标……慢慢地,阳阳笑了,不仅按时上学,还主动加入阅读小组。中考后,她哽咽着打来电话:“老师,我考上随州二中了!没有您,我走不到今天。”
毕业班管理,一头连着孩子的升学梦,一头系着家长的期盼。面对“成绩突围”压力,肖攀以科学方法聚合力,用身体力行践责任。
为激发学生斗志,肖攀在班级里设立了“光荣榜”与“竞赛榜”:“光荣榜”贴进步学生名单和奋斗宣言,“竞赛榜”让学生自愿结对比拼。看着自己的名字被红笔圈出,孩子们的好胜心被激发,课堂上踊跃举手发言,课后追着老师提出问题。
作为班主任,肖攀每天提前半小时到教室陪晨读,放学后留办公室给基础弱的孩子补课;周六同家长约定“家校辅导”,提前沟通重点难点。家长感动地说:“老师,您比我们还上心。”
“时间加汗水”的坚持,让肖攀所带班级成绩稳步提升,不少“后进生”实现“逆袭”。她说:“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同心聚力,既要搭好科学框架,更要以担当带动学生、感染家长,让班级有目标、有温度、有力量。”
从八年级到九年级,班里留守孩子多,不少人缺乏好习惯。肖攀没急着“堵漏洞”,而是从补基础、养习惯、强能力入手,帮孩子扣好成长的“扣子”。
为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肖攀推出“每周共读”模式:周一选《朝花夕拾》《小王子》这类书籍,周五开分享会。孩子们围坐在一起,有人说读《朝花夕拾》想起爷爷,有人说从《小王子》懂了“用心看见本质”。一次次分享中,他们既拓宽了视野,又学会了共情。
“教育不是一刀切的灌输,而是因材施教的赋能。只要找准根源、坚持从小事做起,就能帮孩子补齐短板、稳步成长。”肖攀感慨地说道。
萤烛虽微,光芒可耀四野;滴水之力,润育葳蕤桃李。乡村教师的讲台很小,只容得下一方黑板、几摞课本、几十双渴望的眼;但责任很大,装着几十个家庭的期盼,托举着乡村孩子的未来。肖攀将始终扎根乡村教育这片沃土,用匠心守护每一棵“幼苗”的成长,用笃行书写教育的初心使命,用实际行动帮更多乡村孩子圆梦人生理想。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