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初心就是根植教育,积极进取,无私奉献,教书育人;教师的使命就是传承知识,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这是广水市蔡河镇中心小学教师胡玲的教育追求。
教育,是一场爱与责任的坚守。11载扎根乡村教育,胡玲犹如一盏灯照亮学生成长之路,又好似一把伞护佑学生风雨兼程。
2017年,胡玲来到蔡河镇监生中心小学担任五年级班主任。班上有个叫小超(化名)的男孩,父母离异,爸爸常年在外务工勉强维持生计,一直跟着体弱多病的奶奶生活。一次家访,看到他昏暗灯光下写作业的身影,瘦弱而无力,胡玲的心像针扎一样疼痛。她意识到,小超需要的不仅是学业上的辅导,更需要被关爱。从此,放学后胡玲常常“顺路”去他家坐坐,并告诉他:“小超,老师知道你很想爸爸妈妈,他们在外打拼很辛苦,就是为了给你更好的未来。你要认真学习,照顾好自己,遇到困难也别怕,还有老师呢。”
渐渐地,小超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一次单元测试,他的进步很大,胡玲特意奖励了他一盏护眼台灯。当小超接过台灯时,小声地说:“胡老师,这灯真亮,写作业不费眼睛了。”那一刻,胡玲明白,她点亮的不仅仅是一盏书桌上的灯,更是在幼小心灵中点燃了对未来希望的光。
师泽如山,微以致远。胡玲常说:“我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20年春,胡玲调到蔡河镇中心小学任教,恰逢新冠疫情来袭,正常的教学变得十分困难,被迫从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教学。班上有个叫馨语(化名)的学生,父母都在外地务工,只有年迈的爷爷在家照顾。线上教学开始后,馨语总是缺席网课,作业也迟迟不交。当胡玲电话了解情况时,才知道她家里没有智能设备,只能借用邻居手机偶尔上课。
第二天,胡玲委托志愿者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和打印好的学习资料送到馨语手中,并用手机给她上了一节特别的数学课。馨语感激地说:“老师,让您为我操心了。”胡玲坚定地说:“这是我的责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专业技能是重中之重,现代教育发展形势要求教师不仅有一桶水,还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胡玲的创新教学之路,就从“把数学变活”开始。
胡玲带着学生走进了“生活数学实验室”。学习《测量》单元时,不再盯着课本上的填空题。她布置了一项任务:为校园制作一份数学地图。孩子们沸腾了!他们自由组队,拿着卷尺测距轮、丈量着篮球场的周长、计算着花坛的面积、估算着教学楼的高度……那份最终完成、画满标注的“数学地图”,被贴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
数学地图的制作,让学生们理解了数学不仅是课本里的公式、试卷上的难题、冰冷的数字符号,还是帮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生活效率的实用工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追逐教育理想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路上,胡玲努力成为照亮学生心灵世界的一盏灯,绽放出属于教育者的独特光彩,照亮更多莘莘学子前行的路。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