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布解读 > 教育服务 > 教育动态
随州好老师 | 魏坤:知行合一为学生理想“导航” 发布日期:2025-09-19 信息来源: 编辑:随州市教育局 审核:教育局 字号:[ ]

“魏坤老师讲课语出有据,引经据典,说理性强,学生信服。”“他的课堂弘扬主旋律、正能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有着巨大帮助。”这是听过魏坤授课的学生及同事对他的评价。  
  魏坤,随州二中的一名思政教师。他说:“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清楚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必须把‘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时刻扛在肩上、记在心中。”  
  有人说,中学里“最难讲”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这门课也恰恰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关系着受教育者今后秉持什么样的理想信念、走什么样的道路、做什么样的人。  
  如何直抵学生内心,打通思政课入脑入心的阻隔屏障?  
  一位学生在描述理想中的思政课时写道:“我们厌烦照本宣科式的理论说教,想要的是有温度的、有人情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也成为魏坤思政课教学中不懈努力的方向。魏坤深深认识到,增强思政课的亲和力,要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者全方位入手,让教育内容在多维度的转换中既有深度又有温度。  
  为什么“爱国就要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道理之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短短的一句话,含义深刻。如何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个道理,理解结论背后的历史逻辑?魏坤把理论情境转换为现实情境,重新建构起教学内容的具体语境,缩短二者的距离感。  
      思政课从来不是枯燥的理论说教,而是以文化浸润心灵、以信仰照亮生命的育人过程。魏坤通过每月小主题、每周小项目、每日小浸润,慢慢构建起有温度、有活力的德育生态。  
  五月“民法典宣传月”,学生自发组织“模拟法庭”。从庭前准备到庭审辩论,从证据提交到最终宣判,孩子们严谨投入,语气庄重、程序规范。总策划彭卿伊同学在分享时说:“这次经历让我真正理解了法律的价值,它不仅能定分止争,更是追求公平正义的底气。”  

魏坤还坚持开展“课前3分钟”微演讲,学生自主选择时事热点分享观点。从神舟飞天到奥运夺金,从社区变化到国际风云,话题开放而充满思辨。渐渐地,班级群里,“家事国事天下事”成了最热话题,思政课也从40分钟课堂延伸至校园每个角落,融入学生成长的每一天。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魏坤说,思政课教师要看得懂、听得懂、读得懂学生们的世界,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感情面对学生。  
  学生钱俊(化名)沉默内向、容易焦虑。在察觉他对文史哲有浓厚兴趣后,魏坤为他制定“跨学科阅读计划”。还在他抽屉悄悄放了一本《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并留言“真理是有温度的,它能为每一个寻找光明的人安放灵魂。”  
  慢慢地,钱俊变得愿意发言,还主动报名参加“青年讲党史”,讲述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坎坷与辉煌。高考后,钱俊第一时间向魏坤报喜:“老师,我考上武汉大学哲学系了。高中3年让我明白,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世界观,更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方法论。”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中南民族大学学生王欣晨这样描述自己和魏坤老师的情谊:我们更像是朋友,分享着彼此的成长。我们的关系因为课程而建立,但是又不止于课堂,是魏老师陪着我一起走过最难忘的岁月。 
  教育兴则国家兴,魏坤深感自己责任重大。“我的目标是结合学生特点,做到思政教育知行合一,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