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发布解读 > 教育服务 > 教育动态
随州好老师 | 王元勇:用责任打造有灵魂的教育 发布日期:2025-09-19 信息来源: 编辑:随州市教育局 审核:教育局 字号:[ ]

三十多年来,从教师到教研员,再到校长,从小学到初中,从乡村到城区,岗位在变、环境在变,但王元勇矢志教育的初心从未改变。

“教育的温度,源于不变的情怀;教育的力量,来自梦想的坚守……”面对记者采访,从王元勇嘴里蹦出简短几句话,虽然不是很华丽,却透着浓浓的教育哲理。

王元勇的教育梦想,始于34年前的那个秋天。刚从师范毕业的他满怀激情走进家乡的小学,来到教室的那一刻,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深深打动了他,也让他坚定了扎根基层教育的决心。

2018年6月,他受命筹建编钟初级中学,建校期间,他不敢有一丝懈怠,唯恐辜负组织信任、社会期盼。从征地拆迁到手续办理,从工程建设到环境营造,学校的一点一滴都凝聚着他的付出和汗水。从三年前的一片荒山野岭,到三年后的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拔地而起,王元勇百感交集。他坚持吃住在校,每天迎晨送晚,守望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去年春季,王元勇在武汉协和医院做完手术,医生叮嘱要休息3个月,但他休息不到一个月就返回了学校。因为这里有他舍不下的孩子,还有他放不下的梦想。

“以温情守护成长,做学生身边的‘点灯人’。”王元勇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王元勇始终将“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的理念践行于教育中,推行班级教师“包保制”,让每一位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习成长和日常生活,都被老师们温柔注视、用心呵护。七年级学生刘星(化名),曾患有重度抑郁,有多次轻生行为。王元勇和班主任杨嘉欣老师像家长一样守护着他,为他买书包衣服,周末陪他吃饭聊天,每天坚持写一封信鼓励他。慢慢地,孩子走出了阴霾,变得阳光自信,期末考试跃居班级第三名。

除了制度化关怀,王元勇更注重用行动传递温度。每学期坚持带头家访,持续开展困难学生帮扶;为患有杜氏肌营养不良的同学改造无障碍通道和专用卫生间,让关爱体现在点滴;通过亲手书写鼓励卡片、在艺术节上为孩子们献唱、在中考前带领老师跳起鼓劲舞蹈等方式,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赋能教师,就是赋能教育未来。王元勇把竭尽全力为教师铺路搭桥视为义不容辞的使命。他积极搭建专业平台,全面开展师徒结对,扎实推进“青蓝工程”建设。大力推行同步教学、开放课堂,严格落实教师培训制度,持续提升教学专业水平。近3年来,培养出市区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40余名。

如何让教育改革在学校扎根?王元勇带领全体教师全面贯彻五育并举,紧紧围绕“让每个孩子成长为丰富和谐的少年”这一目标,严格控制作业总量,精心打造15分钟活力课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奔向操场,让孩子们身上有汗、脸上有笑、眼里有光。

此外,王元勇积极推动教联体建设,与成员学校共研教学、共享资源、共培教师、共评质量,推动“一所好学校”向“一片好教育”迈进。三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与赞誉。

王元勇说:“治校如同‘养壶’,循着茶香弥漫,配以水之包容,壶就有了灵性,学校也就有了品性。”相信在未来的教育征程上,曾都区编钟初级中学定将做有灵魂的教育,办师生幸福的学校,鼓满前进之帆,再谱壮美诗篇。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