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辅助浏览
轻松阅读
读屏
视图
放大
缩小
配色
白底黑字蓝链接
蓝底黄字白链接
黄底黑字蓝链接
黑底黄字白链接
页面原始配色
大鼠标
辅助线
显示屏
声音
指读
连读
减速
加速
音量
增加音量
减小音量
后退
前进
全屏
全屏
刷新
退出
帮助
换肤
当前位置:首页 > 发布解读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其他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办理
对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6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日期:2024-07-22 17:05 信息来源:随州市教育局 编辑:随州市教育局 审核: 教育局 字号:[ ]

李铖铖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县域教联体建设工作的建议》已收悉,非常感谢您对县域教联体建设的关心,现对您提出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我市共组建68个教联体,其中融合型教联体43个,共建型教联体22个,融合+共建型教联体3个,纳入教联体的义务教育学校占比达到67.04%,教联体内教师轮岗交流525人。全市分两批共8个教联体学校纳入省级试点,遴选确定4个市级教联体试点。2024年,3个省级试点教联体被评为首批省级示范性教联体。

(一)坚持系统推进,强化顶层设计。落实《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县域教联体建设的工作方案〉的通知》(随融组发〔2023〕4号),有效利用市级教联体试点奖补资金40万元。探索建设4个市域教联体试点,向高中阶段拓展。持续推进教联体内部管理流程再造,新修订《随县教联体考核评价办法》、《广水义务教育学校教联体建设评价标准》,构建科学考核体系;因地制宜改进《曾都区教联体建设实施方案》,探索全区整域推进。

(二)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共识。发挥党组织“强引擎”作用,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守正政治启蒙”主题活动,大力推进党建联建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曾都区实验中学教联体五眼桥校区积极开展党员教师“结对帮扶”、“亮身份、提素质、树形象”、争做“四有”党员干部等特色党建活动,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并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教联体教师成长注入“红色动能”。

(三)强化轮岗交流,均衡师资配备。加大保障力度,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发挥教联体校长、干部、骨干教师、音体美等紧缺教师的作用,推动教学资源共享。随县炎帝学校教联体探索“师生融合交流”模式,六年级学生整体交换体验7周;广水市武胜关镇中心小学教联体五年级师生“人随班走”整体转移,实现深度融合。曾都区实验中学教联体41名教师轮岗交流,其中18人交流时间超过一年,22人超过一周,骨干教师19人占47.5%,核心学校教师占5.1%。

(四)实行教学共研,优质资源共享。广泛开展同步教学教研活动,以学科工作室为载体,打造教联体学校共同的教研平台。随州高新区季梁学校教联体选派书香校园项目实验团队20人、家校共育项目实验团队7人、组织学科阅读24人,骨干、卓越计划推荐20人,举办“季梁教联体大讲堂”,内生驱动教师专业成长。曾都区五丰学校、五眼桥中学加入曾都区实验中学教联体后,管理模式逐步靠齐,教学质量持续提升,实验中学校区“择校热”显著降温,新生班额由多年来的六十余人降至55人以内。

(五)打造特色融合,推动文化共建。充分发挥教联体牵头校溢出效应及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特色、关联生长、提升能级。随县净明小学发挥科教融合优势,采用“上挂横联下辐射”工作机制,通过联校行动、项目共建、师资共用,带动县域内20所中小学校开展科学教育工作。曾都区洛阳镇高级小学作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通过举办足球联赛、开展足球技战术讲座等方式,整合教练、球员、装备等各方资源,转化为现实的教学生产力,实现教联体成员校共同成长。

三、下一步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教联体建设覆盖面。深入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重点从保留、撤并、寄宿、转型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加强扁平化管理,进一步调整教联体成员方案,力争两年内达到全覆盖,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推动落实交流轮岗激励措施。将教联体建设与“县管校聘”相结合,细化交流激励措施,在评先评优、职称评定、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评定等方面予以加分,落实交流轮岗教师专项补贴,促进教师干部有序流动,确保人员流得动、留得住,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三)推进信息赋能教联体建设。建立完善线下联动机制,加快建设教联体核心校标准录播室、成员校交互多媒体教室,推动数字校园基础设施更新换代、提档升级。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及时开展课堂教学诊断,形成教联体各层面教学质量报告,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2024年7月10日




主管领导姓名:万宝岑           联系电话:3590775

经办人姓名:肖   罡            联系电话:3590012

邮政编码:441300

抄送:市人大工作委员会(2份)、市政府督查室(2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