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钊代表: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随州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对随州教育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您所提的《关于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建议》已收悉,综合会办单位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妇联的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列性工程,需要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更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身心品质,助力学生塑造更健康、更阳光的内心世界,市教育局联合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妇联等单位,通过多举措做好青少年心理干预和疏导,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一是成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市教育局联合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妇联等单位成立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以市教育局为工作核心,以全市中小学为工作主阵地,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形成合力,确保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二是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加快推进素质教育,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和“五育并举”举措,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人文教育环境。倡导学习型家庭、温馨家庭、母亲素养工程等,为青少年的健康人格发展奠定基础,进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治理那些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娱乐场所、学校周边不良环境,造就一个全社会、各行各业都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氛围,进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是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开设心理辅导课程。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列入学校师资培训计划中,有计划、分步骤地实行专家指导、短期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知识过硬,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咨询师的社会地位和职务待遇。学校要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有专门的心理教师负责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人员到位、管理到位、服务到位,真正为学生成长排忧解困。
四是要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开展心理疏导。注重对青少年的生活休闲指导,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引导他们多参加展览会、游园会、读书会和各种文体赛事,增加活动的参与面和受众度。积极创造条件,多建设一些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实践平台。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日渐突出的现象,市精神病医院自2020 年增设了儿童青少年门诊及病区,组织专家到10余所学校免费开展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健康宣教和心理健康服务,提供免费心理热线服务。市精卫中心常年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为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服务。
五是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市民政局作为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通过严格年检、加强执法、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社会服务机构“非营利性”专项治理等活动,不断规范社会组织内部治理;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益慈善事业,弘扬社会正能量;近三年累计争取和投入资金300多万元,支持社会组织在留守儿童关爱、健康文体活动、心理健康等方面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同时,市民政局在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积极作为,初步形成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培养了一支463人的持证社会工作者队伍,基本实现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900余人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队伍,主要分布于民政部门、街道与社区居委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机构培育有进展。初步培育了一批本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发展平台逐步拓展。截至目前,随州市共登记26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居全省中等偏上水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逐步走向规范。专业服务有成效。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重点面向空巢老人、残疾人、困境儿童、失独家庭、“三留守”人员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关系调适、行为矫治、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2021年全市共建成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40个,驻站社工83人,2022 年将实现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
六是开展精神卫生科普宣传,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素养。定期通过新媒体推送精神卫生科普文章和科普视频,在“世界精神卫生日”“全国助残日”等节日开展大型义诊及健康宣教进校园、社区、乡村等五进活动,市精神卫生中心每周三、周五开展心理健康沙龙等免费向全社会开放,增强公众心理健康知识。依托全市精神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公卫科,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网络组建心理健康服务团队,逐步扩大心理健康服务覆盖范围,更好地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提升全市中小学生和家长心理健康素养水平。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学生心理教育新方法、新途径、新形式,为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赋能。
2022年6月26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